如何超越競爭對手 台灣企劃塾傳授實學
林俊廷:如果有機會 將樂意和內科廠商共同致力於企劃力之提升
【本報綜合報導】在全球化浪潮侵襲下,國內產業不得不面對世界各國之競爭,壓力便愈來愈大,也就必須思考:如何超越競爭對手?最主要的成長途徑,無疑的是講求「企劃力」。那麼應如何作為,才能提升企業的企劃力呢?尤其值此「一年之計在於春」的時候,怎樣把握契機壯大自己,更是當前要務啊!
策略管理大師麥可.波特,早在 1996 年於「哈佛商業評論」發表「策略是什麼」,即指出企業「做得更好」不能算是策略,同樣的,也可以自問:企劃力是什麼?且什麼不能算是企劃力?
台灣企劃塾於 1999 年創設, 9 年來在國內積極推動提升企劃力的教育工作,績效顯著,他就曾為「企劃力」下個中肯的定義,那就是「讓工作產生創新價值的重要能力,幾乎每項工作都能夠派上用場」。
該塾林俊廷執行長便曾說過,一個人要在工作上有所發揮,必須結合專業知識與企劃力,但企劃力並非「單一能力」,而是一種「整合能力」,包括了觀察力、判斷力、創造力、執行力。
林執行長對近年台灣企劃力消長,有頗為客觀的評述,他說:「台灣的企劃力,近 10 年來呈現『政府弱、國際化企業強、中小企業弱、職場新人弱』的現象。面對國際大環境丕變,如全球化浪潮、中國快速崛起…,政府都未提設因應的大格局施政願景,而政治掛帥,缺乏專業企劃之統合,形成口號治國,財經、外交、教育…等幾無對策。連帶國內經營環境惡化,本土與中小企業受衝擊最劇,多數不具因應變遷企劃力之中小企業只得歇業關廠,不過相對而言,國內也有許多早已進行國際化佈局的企業,呈現超強的企劃統合力,在兩岸或國際體系都佔有一席之地。」
如果有機會和內科廠商併肩努力提升「企劃力」的話,林執行長表示,「企劃力是競爭力的前導,就此而言,可分下列兩方面向來看園區企劃力與競爭力的提昇: 1. 個別企業方面,即『全員企劃』觀念的根植、實施系統與有效的『企劃力提昇培育方案或機制』; 2. 整體園區方面,即統合園區廠商,構築對內、對外資源整合平台,發揮『聚落』效應。」
進一步言之,「企劃力」可細分為 9 大功夫,其一為「觀察感知力」,即從平凡無奇的事務中,覺察有用之物,並能善加運用;其二為「問題分析力」,也就是先瞭解 「 know why 」,再著手瞭解 「 know how 」,才不會本末倒置;其三為「資料蒐集力」,使企畫案非「平空想像」;其四為「判斷決策力」,方能由眾多甚至雜亂無章的資料,理出可用的資訊;其五為「動腦創意力」,它係決定企劃力高下的關鍵因素;其六為「資源整合力」,亦即集所必要資源的能力;其七為「企劃撰寫力」,若沒有這種能力將企劃案寫出來,那麼所有努力都是枉費力氣的;其八為「提案溝通力」,有此能力才可使企劃案付之於實行;其九為「執行管理力」,換言之,企劃力並非僅「坐而言」,更要繼之以「起而行」。
這 9 大功夫,講起來容易,其實正如聽大師講課,往往「台上 10 分鐘,台下 10 年功」,毫無捷徑可循,個中每種能力,既要尋得名師傳授,也要自己常常多加磨練,才能夠磨出能力與經驗,否則「門門通,樣樣鬆」,唬不了任何人。
林執行長也曾指出,企畫並不是無緣無故發生,通常是有個需求被發掘、被發現。而企劃的精髓,就是要提出創造性的提案內容,來解決問題和達成目標,企劃便是種說服的過程,而它必須濃縮於企劃書之中。
如何運用前述 9 大功夫,來推動有成效的企劃案,關鍵無可否認的在於「企劃撰寫力」。它和一般寫作,有顯著的不同。擁有 10 餘年專案實務企劃經驗的林俊廷執行長,過去接受新聞媒體訪問時,就曾透露了 11 項撇步。
他認為,一份好的企劃書,必須包括下列 11 個部分:企劃案名稱、緣起與目的、時間期限、活動地點、主協辦單位和贊助單位、行動方案、流程進度、成本及預算、預期效益、備案、參考資料等。
表面上,似乎只要符合上述體例就是好的企劃案,其實不然,林執行長也曾表示,運用之妙在於整合 9 大功夫的前 6 大企劃力,並帶動後兩大企劃力,才是 1 份好企劃書。
至於如何統合 9 大功夫的前 6 大企劃力,並帶動後兩大企劃力?他非常樂意和內科人士分享,也請大家可和「台灣企劃塾」聯繫,其設於台北市和平西路 1 段 56 號 10 樓之 5 , 網址: http://www.planning.com.t w , 電話: (02)2365-093 0 , Fax : (02)2365-761 0 ,歡迎多加利用。
(
刊載於 台北內科週報 第 970312 期,第四版
)
|